有人说,和青春期孩子相处,父母一定要手懒,眼瞎和心大。
原因无他,面对一个会随时爆发的“火山”,父母想要家里安宁点,只能这样,不然就是硝烟弥漫:
一说学习,就“烦不烦啊?不用你管!”
一说聊会儿天吧,前三句还能“嗯啊哦”,第四句就要甩脸子摔门了。
面对这样的孩子,家长想要多活几年,只能是改变自己。
《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》的作者冈迪·加斯勒,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。她虽然是一名心理学家,还是“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”认证的专业培训师,但面对青春期的女儿,一开始也是束手无策。
她女儿今年13岁,总喜欢呆在房间。加斯勒很担心,不知道女儿是在学习还是在玩手机,所以非常焦虑。
一天下班回到家,发现孩子在厨房,她赶紧问要不要一起去游泳,孩子同意了。因为游泳是她们每年夏天最爱做的事情。
本以为能借此打开女儿心扉,然而却让加斯勒更加溃败。一路上无论怎么找话,女儿始终沉默,即使到湖边游泳,也只是给妈妈一个背影。
她试图跟女儿聊天,最起码搞清楚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,或者帮到她,但孩子依旧不说话。
后来,加斯勒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女儿交流,终于发现了原因。她们的对话如下:
妈妈:你知道吗,我发现现在似乎没办法和你顺利交流了,这点挺让我伤心的。(第一句)
女儿:我不明白,你之前下午都会坐在厨房等我,为什么现在突然不在了?
妈妈:现在你已经长大了,不再时刻需要妈妈帮忙,如果整天坐在厨房等你,我也会觉得很无聊。我需要探索可以做哪些事情,以抚平自己的无聊空虚。(第二句)
女儿:很高兴你能开始新生活,我还以为你不爱我了呢。是的,我的事情越来越多,能和你一起共度的时光也越来越少,也无法时刻关注到你的情绪和状态。
妈妈:既然无法共度美好时光,不如我们一起分享对方的生活吧。(第三句)
妈妈的提议得到女儿的赞同,之后她不再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,有时间就和妈妈聊天,告诉自己的趣事。
加斯勒和女儿沟通时采用的方法就是非暴力沟通。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提出,采用它谈话和聆听,能使人理解对方,消除不愉快。
加斯勒在15年前接触了非暴力沟通后,一直在生活中运用,不但让自己和家人相处更融洽,还帮助了许多人跟家人、上下级甚至和自我顺利沟通。
她将这些场景写进《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》一书,让我们懂得如何用同理心和人相处,化解可能出现的冲突,更好地经营关系。
接下来我分享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的知识和部分场景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非暴力沟通的过程,进而熟练运用。
非暴力沟通分为四步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其核心有两点:
第一认真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,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;
第二,针对对方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,而不是批评或反驳。
这样,沟通双方都会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,矛盾不会持续升级,冲突也可化解。
这就需要我们沟通前先观察,尽量发掘事实真相,再讲出自己的感受体会,引起对方兴趣后,再表达清晰具体的需要和请求。
前面加斯勒和女儿沟通的第一句话的前半句是观察,后半句是感受。说出现状和感受,能引起孩子的担心,毕竟她还是在乎妈妈,从而愿意沟通。
第二句话则是妈妈解释不继续坐在厨房等女儿的原因。针对问题回应,顺便告知自己的需求,能让对方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诚意。
第三句话是妈妈的请求。为了避免同样的事再次发生,妈妈提出了针对的解决方法。
因为通过对话,孩子明白长大后,生活中需要妈妈的时刻越来越少。尤其是忙起来,无法时刻关注妈妈,更体会不到她苦等自己的煎熬。妈妈忙起来,是为了缓解不再被需要的痛苦,并不是不爱自己。
妈妈的解释也让女儿懂得,过去那种共度时光的策略已经行不通,改成分享对方生活也可以让彼此感觉到爱。
对孩子来说,在父母和自己的人生之间寻找平衡,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。作为父母,同样也要面对这些问题 。但我们是成年人,可以学习,学到的方法也在无声无息地启发、影响着孩子。
这本书借助了很多非暴力沟通的暖心故事告诉我们,想要缓解矛盾应该做些什么。比如,表达自己的需求,换个说法,运用同理心理解他人,以身作则等等。
这些方法让一方平静下来,冷静思考如何使另一方改变,让家庭重回往日的安静与美好。
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,爸爸通过多交流和多关怀,让叛逆期的孩子敞开心扉,倾诉自己的苦恼,变得和以前一样开朗。
故事具体如下:
爸爸发现15岁的儿子总是故意弄伤自己,这次是烧伤,位置还是在容易看见的地方。他和孩子妈妈离婚了,以为孩子自残是受了刺激。
这次儿子受伤后,爸爸来求助作者。作者建议用角色扮演帮对方找到问题所在。
爸爸讲述了孩子的一些日常,便于作者了解情况。比如喜欢待在房间里看以破坏为主题电影,想为世界做贡献等等。
角色扮演的沟通过程,让爸爸找到了孩子自残的原因,原来是遇到了成长困境。
孩子开始了解世界,却吃惊发现许多事在走向毁灭,但却没有人为此负责。还认为自己的安逸生活,是普通人付出了代价,但是却没有人管他们。孩子不理解,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,所以很沮丧迷茫,不知道人生该如何度过。
爸爸劝孩子多关注积极的事情,认为世界上不止有阴暗面。但孩子并不领情,觉得爸爸也属于排挤他人的人。
爸爸坦白自己年轻时也有和孩子一样的想法。这立马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,让他觉得被理解,知道原来不只是自己有这样的想法。
爸爸又告诉他,大环境改变不了,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什么。
比如说把垃圾分类,几乎不吃肉,不开车,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。尽量把注意力放在世界上那些美好的事情上,努力从中汲取正能量,让自己有精力和时间帮助更多的人。
通过角色扮演,爸爸提前演练了父子沟通的氛围,找到症结所在,知道真正和儿子沟通时,如何让孩子打开心扉,听取意见。
故事的最后,作者也提到,爸爸和儿子谈话之后,孩子不再伤害自己,也愿意经常和爸爸沟通。
青春期的孩子,正在探索人生,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。我们要多一点关怀,多一点交流,走进孩子内心,了解他的真正想法,从内心支持他。孩子在我们这得到力量,自然不再对抗。
沟通出现问题,是因为方法错误,找到正确的方法,自然就可以使沟通顺畅。
在《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》中,作者通过典型的家庭案例,向我们展示了非暴力沟通的力量:它可以帮我们消除误会,重新建立情感连接,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。如果你也有沟通的问题,不妨看看这本书。